柳州市“三办融合”提升便民利企“三化”质效
文章来源:广西改革APP发布日期:2022-10-11
2022年以来,柳州市聚焦新一轮便民利企“微改革”热点,主动作为、担当奋进,通过“联办”“即办”“好办”的融合互动,以“微改革”促企业发展加速度,以“微改革”增人民群众满意度,全力提升政务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务服务支撑。
一、锻造“联办”新链条,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
坚持整合共享思路,加强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标准化协同,锻造“双全双特”四领域“联办”新链条。一是推出企业全周期“联审联办”改革。建立“市县纵向联动,部门间横向互动”的审批服务联动机制,围绕企业从设立到注销全流程,制定完善支持企业发展的全周期服务政策,形成“政企直通”服务新模式,降低企业办事成本。二是推出个人全周期“集成联办”改革。围绕个人“生、婚、住、老”等全生命周期的重要阶段,为群众提供新生儿出生入户、毕业就业、结婚生育、不动产交易过户等集成化办理服务,切实提升群众办事便捷度。三是推出特色产业“特色特办”改革。结合全市12个县区(新区)的区域优势和产业发展目标,推行特色产业“一业一策”改革,目前已形成智能家电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螺蛳粉特色产业等10项特色产业“集成服务”清单,在准入、准营、奖励补助等方面提供集成服务,为特色产业发展提质助力。四是推出特殊群体“暖心帮办”改革。围绕军人、老年人、残疾人、失业人群等特殊群体服务需求,结合“重点人群”套餐服务和“老年友好型”审批服务改革,为特殊群体提供新生儿出生入户、毕业就业、不动产交易过户等联办帮办服务,切实减少特殊群体办事跑动次数。
二、构建“即办”新场景,提升政务服务规范化水平
着力打破审批机制壁垒,重构审批规范流程,以审批流程的规范化、精简化,持续构建各领域“即办”新场景。一是构建工程建设领域多流程“即报即批”。在土地供应前,对已具有控制性详细规划或具体项目可研报告的相应地块,推行社会投资项目水土保持领域“拿地即批”模式,加快项目建设落地投产;以告知承诺制的方式,推行工程建设项目“一证开工”模式,在满足基本施工条件、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对用地、规划、审图等施工许可前置条件的审核要求适度放宽,企业通过自主承诺,即可向审批部门申领施工许可证,实现“承诺即开工”,有效促进工程建设项目落地。目前,享受“一证开工”政策便利的项目已有13个,开工面积约41万平方米,投资额约11亿元,每个项目至少提前半年落地实施,让企业合理缓交土地出让金、土地划拨金、城市配套费等约1.8亿元,帮助企业节约融资成本近700万元。二是构建企业发展领域多环节“即办即结”。推出营业执照“微信快办”,实现营业执照“申请即办结”;将7家银行120个网点纳入“政银合作”帮办服务序列,助力新设企业实现“开办即开户”;持续推行“一业一证”“一照多址”“一证多址”改革,审批事项、时限、材料等均压缩60%以上,实现“准入即准营”;利用广西企业开办“一窗通”平台,进一步简化市场主体简易注销流程,实现市场主体“退出即注销”。三是构建利民利企政策多渠道“即申即享”。拓展医保电子凭证(二维码)使用场景,实现看病挂号结算、药品及检验检查等费用“扫码即支付”,已使用306.26万人次;依托人脸识别和智能审核技术,实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模式,实现不动产登记“扫脸即办理”,4.2万余次;依托龙城亲清在线平台,发布惠企政策1234条,全区率先实现惠企政策“申请即兑现”,目前已“秒兑”惠企政策52次、金额264万元。
三、聚合“好办”新矩阵,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
坚持“企业群众有所呼、改革创新有所应”,聚合“超前办、随处办、智能办”的“好办”新矩阵,不断提升企业群众的满意度。一是开展办事引导“白话改革”。从群众视角出发,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对申报材料、办理流程等内容进行直白注解和说明,将法律法规、政策语言转换成“百姓语言”。目前,已发布第一批“如何办理货运资格证”等6期“白话指南”视频。二是推行简单事项“随处办”。以“全城通办”模式为基础,加强政银、政邮合作,拓展政务服务供给渠道,为群众节约办事成本约1.7亿元;先后与12个外省地市实现“跨省通办”,目前全市1525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在外省可办。三是推进审批服务“智能办”。在全区率先开通“智能审批”,推出数字化预约、自助查询、自助填单等15项服务事项,形成“秒批、快办、好办”的审批模式;与中国电信合作设立78个“智慧政务”服务点,为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换发等23项事项提供帮办服务;为全市县区(新区)配置自助服务机,推动“7×24小时”服务模式在基层全面延伸;升级市场主体登记档案数据库,实现“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档案”互通互认,预计年内实现不少于2.6万户企业档案跨区通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