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党史新论
        黄一兵:第三个历史决议与中共党史研究的几个重大问题
        2022-04-13 17:10:0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也称“第三个历史决议”),系统回顾了一百年来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开辟的伟大道路,系统梳理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实现的奋斗目标、办成的历史大事,系统总结了党顽强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取得的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历史逻辑,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历史之问。

        《决议》以宏阔的历史视野、崭新的时代高度、科学的逻辑建构、丰富的理念内涵,展现了新时代党对自身历史认识的新发展。

        一、深刻认识和把握百年党史的历史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议》贯通全篇的历史主题和灵魂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把中共党史观和民族复兴史观贯通起来, 是习近平总书记论党史的鲜明特点, 是大历史观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 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现在,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进入新发展阶段,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我们的责任, 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接过历史的接力棒, 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从“过去” 到“现在” 再到“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党的历史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 深刻揭示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决议》体现和反映习近平总书记论党史的这一鲜明特点,以辉煌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开篇,指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绵延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个宏阔的历史大背景下,《决议》着重从两个方面阐发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中的主题性地位和作用。

        一方面,在历史进程上,党的百年奋斗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条件、奠定基础、赶上时代、实现历史性跨越的进程。《决议》指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四个历史时期的接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另一方面,在历史意义上,党在百年奋斗中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问题。《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走得稳、走得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征程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历史进程的大跨越。

        二、深刻认识和把握百年党史的历史主线

        《决议》开宗明义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决议》在最后一部分“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中再次告诫全党“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将践行初心使命作为贯通全篇的主线鲜明地突出出来。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决议》的这段重要论述,既集中体现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为践行初心使命进行的不懈奋斗、完成的历史任务,也集中反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践行初心使命的不懈奋斗中展现的精神风貌。

        践行初心使命最生动的体现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塑造。在回顾百年党史的开篇,《决议》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熔铸于党的先天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它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建党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价值追求、精神风貌、政治品格的概括和凝练,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革命性、实践性和人民性。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构建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宝贵精神财富在不同时期体现出各自特点、不同含义,但本质内容和精神实质却一脉相承、相通相融,追根溯源,都可以在伟大建党精神中找到其精神渊源和底色底蕴。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为践行初心使命提供了精神支撑。

        践行初心使命最直接的成果就是党为人民建立的不朽功勋。《决议》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开展,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了我国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一百年来,党顽强奋斗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是践行初心使命最深厚也是最生动的呈现,永载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三、深刻认识和把握百年党史的基本线索

        正确分析和判断不同历史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并根据对主要矛盾的判断确定党的主要任务,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时期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论。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什么时候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判断准确,党和人民事业就顺利发展,否则党和人民事业就会遭受挫折。一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党立足基本国情,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不断制定正确政治路线、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带领全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历史。

        注重分析和总结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的研究和把握,是贯穿《决议》的一个重要内容。《决议》继承和运用党善于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带动全局工作的基本方法,牢牢把握主要任务和主要矛盾两条线索,体系性地构建了富有特点的党史基本内容。

        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部分,《决议》概括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在回顾和总结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决议》指出:“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历史发展表明,党成立后,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中国经济政治状况和社会主要矛盾,首次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方向。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进一步从理论上详细阐述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由此规定的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等根本问题,精辟地指出:“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在“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部分,《决议》指出,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与这个主要任务相呼应,“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正是在准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基础上,党的八大首次概括总结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后的主要矛盾。党的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判断、关于党的政治路线的阐发都是正确的。但是,后来由于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党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没有坚持下来,使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发生严重失误,党和国家事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部分,《决议》指出,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关于党对这个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决议》指出:“党明确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提出小康社会目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作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的政治路线,是把四个现代化建设作为重点,坚持发展生产力,始终扭住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除非打起世界战争。即使打世界战争,打完了还搞建设。”

        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部分,《决议》指出,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这个概括体现了历史发展状况和实践发展要求,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正确结论。关于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决议》沿用了党的十九大的科学判断,强调“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是党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新特点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党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科学确定中心任务,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四、深刻认识和把握百年党史的历史分期

        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历史分期,是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科学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党的历史上的前两个历史决议,都以科学的历史阶段划分,为正确总结党的历史创造了基本条件。《决议》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划分了党的历史发展的第四个时期,实现了党史分期的又一次重要突破,成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的一块基石。

        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发展阶段作为一个独立的党史时期确立下来,体现了党高度的历史自信和历史自觉,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新的历史方位是新的历史阶段划分的客观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环境变化,辩证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这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工作方法。”

        党的十八大以后,伟大斗争的深刻性、伟大工程的革命性、伟大事业的全面性、伟大梦想的迫近性,有力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在深刻分析和把握历史演变规律的基础上,党中央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实践发展反复证明,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决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在新时代,党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一方面以强大定力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一方面以高度自觉求变应变、守正创新,中华民族迎来新的伟大飞跃。

        “两个确立”是新的历史阶段划分的决定条件。《决议》深刻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一思想“十个明确”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从根本上说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的实践成果。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新发展,夺取新胜利,最根本的经验就是继续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以我将无我的无私无畏,以重塑重构的气魄担当,带领党和人民夯基固本、力挽狂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造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注入了自信厚重的气质精魂,带来了光明辽阔的发展前景。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总书记无愧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无愧为大国领袖、人民领袖。有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航掌舵,为党和国家事业定纲指向,伟大自我革命就有了政治灵魂,伟大社会革命就有了科学指引,党和人民事业就始终根深叶茂、基业长青。

        党和国家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新的历史阶段划分的实践基础。《决议》从13个方面,包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进行了十分系统的阐述。这13个分领域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坚持历史与现实相贯通、怎么看和怎么办相结合,既讲工作基础、现实情形是什么,又讲对策思路、效果成绩是什么,既讲总书记的战略谋划、科学判断,又讲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政策举措,深刻总结了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所取得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和强大的实践意义。

        五、深刻认识和把握百年党史的深刻内涵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波澜壮阔,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需要研究的问题多。《决议》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发现新规律、体现新要求、实现新指导,坚持把研究历史与关注现实紧密结合起来、把总结经验与开拓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认识规律与指导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按照总结历史、把握规律、坚定信心、走向未来的要求,把党走过的光辉历程总结好,把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好,把党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总结好,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砥砺奋进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好。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深入研究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程,全面总结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进程、为国家和民族建立的伟大历史功绩;深入研究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深化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深入研究党不断维护党的团结、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百年历程,深刻领悟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和政治优势;深入研究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历程,深刻认识党同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更好为人民谋幸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深入研究党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的百年历程,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深入研究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增强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和总结党的历史发展的着重点和关键点,这就是“六个历史”的有机统一,即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政治锻造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开拓前进史的有机统一。《决议》对四个历史时期的概括和总结,全面体现和反映这一重要论述精神,是深入研究“六个历史”有机统一的成果。

        《决议》坚持历史连续性和历史阶段性相统一,概括总结了党推进实践发展的伟大历程。我们党走过了一百年的光辉历程,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积累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在四个历史时期的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使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人民民主不断发展,14亿多人口实现全面小康,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新时代,中国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

        《决议》把握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鲜明特征,概括总结了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在四个历史时期的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形成了阐发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决议》聚焦推动党的历史发展的关键因素,概括总结了党推进政治建设的伟大历程。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善于在总结历史中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是我们党的成功经验。党的团结统一首先是政治上的团结统一。在四个历史时期的接续奋斗中,党走过了从不够成熟到坚定成熟、从不够有力到坚强有力的成长历程。遵义会议前,我们党还不成熟,特别是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党中央,没有形成全党的团结统一。这是党和人民事业在革命早期屡遭挫折甚至面临失败危险的重要原因。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此后党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把政治建设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认识把握和推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推动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步调一致向前进。

        《决议》贯穿和体现人民立场,概括总结了党推进为人民服务事业的伟大历程。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在四个历史时期的接续奋斗中,党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顽强的历史奋斗中,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这条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这一根本政治立场,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永不脱离群众,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把14亿多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就是要告诫全党在新时代前进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答好“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这个基本命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广大人民群众从百年党史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从而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决议》立足党以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概括总结了党推进自身建设的伟大历程。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党领导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历经千锤百炼仍朝气蓬勃,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原因就在于党敢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在四个历史时期的接续奋斗中,党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党在实践中找到了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的根本方法,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全面从严治党,打了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形成了一整套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规范体系,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决议》注重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概括总结了党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开拓前进的伟大历程。全会决议强调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在四个历史时期的接续奋斗中,党都始终注重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大势,努力从时代变化的气象、历史发展的方向、世界大势的走向,来全面地认识、深刻地理解历史任务。努力把掌握历史发展规律作为正确判断形势、科学预见未来、把握历史主动的重要思想武器,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重要遵循,作为判断重大政治是非的重要依据,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指引。始终胸怀远大理想,坚定历史自信,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百年来,党总是能够在重大历史关头从战略上认识、分析、判断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制定正确的政治战略策略,这是党战胜无数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有力保证。《决议》对百年奋斗历程中党高度重视战略策略问题、不断提出科学的战略策略作了全面总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我们是一个大党,领导的是一个大国,进行的是伟大的事业,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策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为战略服务的。战略和策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注重分析和总结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对战略策略的研究和把握,是贯穿《决议》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全面领会。

        (本文作者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2022年第1期)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桂ICP备05009280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195号